漳县:“小药材”成富民增收“大产业”

眼下正值中药材采收晾晒的黄金时节,走进漳县的田间地头、合作社晾晒场,一片片黄芪、当归、党参等中药材铺满晒架、摊满场地,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温润光泽,农户们穿梭其间翻晒、整理,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香,一幅“药香满溢、颗粒归仓”的丰收图景正生动铺展,为乡村振兴注入“药”力十足的动能。
“今年雨水足、光照好,我家种的5亩党参长势特别好,现在每天天一亮就带着家人来地里挖,挖出来得赶紧运去晒场,不然药材容易受潮变质。”在漳县三岔镇吴家门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农户汪晓明一边麻利地将刚挖出的党参抖去泥土,一边笑着介绍。作为当地传统优势产业,漳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已形成以黄芪、当归、党参、柴胡为主导的中药材产业体系,种植面积达25余亩,预计年产值达30亿元。

为确保中药材采收及时、晾晒到位,漳县提前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各村社,开展采收技术指导,向农户讲解中药材最佳采收时间、挖掘技巧及晾晒注意事项,帮助农户掌握“适时采收、科学晾晒”要点,最大限度保留药材有效成分,提升药材品质。“采收时要注意保留完整根系,晾晒时要摊薄、勤翻,避免暴晒或雨淋,这样晒出来的药材品相好、卖价高。”农技员范爱平在晒场边示范翻晒动作,边向周边农户耐心讲解,“我们还建立了技术指导微信群,农户遇到问题随时问,我们第一时间回复解决。”
在漳县武阳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晾晒场,近千平方米的场地内,一排排钢架晒架整齐排列,鲜药材按种类、等级分类晾晒,几名工人正在进行翻晒作业,现场井然有序。“以前农户自家晾晒场地小,遇到阴雨天药材容易发霉,损失不少。现在合作社建了集中晾晒场,还配备了烘干设备,不管晴天雨天都能保障药材及时干燥。”合作社负责人汪海明介绍,合作社不仅为社员提供集中晾晒服务,还统一收购、加工、销售,今年已帮助周边200多户农户晾晒党参、当归等中药材150余吨,有效解决了农户“晾晒难、销售难”问题。
近年来,漳县紧扣农业优先型和生态功能型发展定位,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实现路径,按照“生产基地化、品种多元化、种植规范化、加工规模化、销售市场化”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之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加强种植技术推广、晾晒加工设施建设和品牌打造,推动中药材产业从‘种植晾晒’向‘精深加工、品牌营销’转型升级,让‘小药材’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让更多农户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小红表示。
通讯员 汪泽福
相关新闻
- 2025-11-04甘州:秋菜丰收季 田间“淘金”忙
- 2025-10-30西和:小半夏做出大文章 科技赋能促振兴
- 2025-10-30武都:田畴织锦绣 药香漫山乡
- 2025-10-29漳县:千年盐脉绽芳华






民乐:甜菜丰收织锦绣 农户增收笑开颜
华亭:沃野新犁勤作序 麦播千亩守粮安

崇信:筑起“安全巢”托起“幸福梦”
玉门:万亩棉花采摘忙 金秋收获好“钱”景
静宁:秋覆膜全面铺开 为来年丰产筑牢“保墒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