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临泽:葡萄迎丰收“甜蜜产业”富农家

25-09-26 08:4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金秋,当祁连山上的雪线变得清晰时,临泽的葡萄园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采收季节。

走进一片片连绵的葡萄园,目光所及,尽是丰收的景象:饱满的“红地球”葡萄呈现出深紫红色,透亮光泽;金黄色的“无核白”葡萄颗粒紧密,晶莹剔透。果农们忙碌其间,熟练地将一串串成熟的葡萄剪下,小心放入身边的果筐里,这些品质优良的葡萄,将作为新鲜水果迅速运往各地市场。

“我们三二村今年种植葡萄2000亩,主要品种有红提、科瑞森、新遇等10多个品种,平均亩产3000斤,主要销往青海新疆等地。”临泽县平川镇三二村文书董吉成说。

三二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的模式,以红提为主栽品种,少量引进阳光玫瑰、蓝宝石等新优品种。因所产葡萄果粒均匀、糖度高、耐储运,深受市场欢迎。目前,葡萄产业占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成以上。

不仅是三二村,板桥镇友好村的葡萄也迎来了好收成。种植户张丽萍种植葡萄已有六年,通过精细化管理,科学浇水施肥,她家的葡萄品质优良。

“今年是个丰收年,葡萄长势好,甜度高、颗粒大。”临泽县板桥镇友好村种植户张丽萍高兴的说。

板桥镇土壤肥沃,加之凹凸棒石滋养和沙砾土壤栽培,使其成为葡萄生长的最佳区域。自2008年起,该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鼓励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发展设施葡萄与露地葡萄,构建“企业(合作社)+果农+市场”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葡萄产业规模化发展。

“我们友好村葡萄种植面积600亩,涵盖红提、无核白、巨峰、夏黑等多个品种,亩产达3000–4000斤,销售以外地客商采购为主。“临泽县板桥镇友好村文书任建军介绍说。

临泽县葡萄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2000年开展设施延后栽培试验,2003年取得成功,2005年开始规模化推广。200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造地、新技术、高效益”的发展思路,以黑河北岸荒漠带为重点,瞄准错季鲜食葡萄高端市场,大力发展以设施红地球葡萄为代表的葡萄产业。并推广设施葡萄延后栽培、荒漠区半地下室日光温室建造、大拱棚栽培等关键技术,培育了红桥酒庄、银先农业示范园、兴科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批示范样板,形成了以葡萄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葡萄专业村为骨干、种植农户为基础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体系。

截至目前,全县葡萄栽培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量9930吨,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已建成葡萄冷藏气调库12座,年贮藏能力2万吨,注册葡萄专业合作社13家,从事葡萄生产经营的企业3家,认证有机葡萄基地3820亩、绿色产品2个,拥有“遇仙桥”“银先葡萄”“红桥庄园”等8个葡萄商标,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葡萄产业不仅成为临泽农业的重要支柱,更成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幸福产业。

通讯员 郑安博 张瑞 杨芮 王建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