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苦药材”成“甜产业”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罗平
金秋时节,走进临潭县中藏药材种植基地,放眼望去,山峦、山沟、梁间一片片柴胡、当归、党参等中药材,壮硕的枝叶在阳光下肆意生长,药农们正趁着晴好天气进行田间除草。由于今年雨水充沛,全县药材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近年来,该县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坚持把中藏药材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优势产业来培育发展,形成了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就地加工、销售畅通的中藏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目前,中藏药材种植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剂“良方”,真正把“苦药材”做成了“甜产业”。
临潭县田园特种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殷芳说:“我们今年种了100多亩药材,有黄芪、当归、党参,目前来看长势良好,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临潭县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依托自然优势和资源禀赋,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群众增收的重点产业培育,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强化服务措施,实行集中连片精细化、标准化种植,认定当归绿色生产基地5万亩,“临潭当归”“临潭大黄”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注册中藏药材产品商标5个,创建中藏药材“甘味”品牌2个。
“这是我们去年栽的当归,没有挖,留作母本。现在正是收籽的时节,已经收了多半,留籽的收入比卖当归的收入高,去年当归一亩地卖几千元,而种子一亩地可卖上万元。”店子镇戚旗村种植户张连德说。
中药材种植,三分种七分管。临潭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科技先行,组织农技骨干分片包干到乡镇,深入中藏药材田间一线,分类指导,因地施教,面对面指导药农开展中药材田间种植、病虫害防治,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帮助解决药农遇到的实际问题。
临潭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李春平告诉笔者:“今年我们中药材在前期受到了干旱的影响,出苗率有点差,但是后期降水充足,现在的长势非常好。”在药材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临潭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了16支技术服务队分布各乡镇进行技术指导。现在进入秋季,正是中药材根系膨大期,技术人员密切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指导群众做好病虫害防治,以确保丰收。
今年以来,临潭县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建设中藏药材跨乡镇集中连片种植,全面推动中藏药材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中藏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8万亩,建设中藏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9.5万亩,万亩基地1个、千亩基地6个,打造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村10个。
相关新闻
- 2025-09-12灵台:特色产业兴 群众日子甜
- 2025-09-12宁县:打出“组合拳”搭好“就业桥”
- 2025-09-10玉门:番茄满田垄 映“红”乡村致富路
- 2025-09-10静宁:小杂粮大产业 拓宽群众“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