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电商赋能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乡村电商”正逐渐成为促进农产品销售,引领绿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民乐县坚持把电子商务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深入推进电子商务与县域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拓渠道、强品牌、抓赋能,打通了城乡农产品供需渠道,也拓宽了农村地区群众的增收致富路。
拓宽销售渠道,破解“卖难”痛点。积极与京东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开设“京东民乐特产馆”,2024年全县农产品线上交易额突破8亿元。“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模式快速兴起,当地农民化身“主播”,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展示田间采摘、药材加工过程,通过“产地直连餐桌”的场景化营销,让消费者直观感受产品品质。
倒逼产业升级,构建“电商+农业”生态。电商对产品标准化、品质化的要求,反向推动民乐县农业从“粗放种植”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政府联合企业建设了12个电商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采收”的管理模式,确保线上销售的农产品“品质稳定、规格统一”。电商还带动了农产品加工、包装、物流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县域冷链物流体系快速完善,建成2个大型冷链仓储中心、30个乡镇冷链站点,新鲜牛羊肉通过“冷链快递+航空运输”,可在48小时内送达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培育新型农民,注入“人才振兴” 活力。电商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民乐县的产业形态,更培育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为提升农民电商操作能力,开展了“电商人才培训计划”,邀请电商平台讲师、本地“电商带头人”,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的方式,教授网店运营、直播技巧、客户服务等知识,2023-2024年累计培训农民超5000人次。如今,“返乡电商创业者”,正在成为民乐县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他们不仅带回了技术和资金,更带回了先进的经营理念,推动乡村从“传统农耕”向“数字农业”转型。
打造区域品牌,提升“民乐特产”辨识度。在电商竞争中,“品牌”是核心竞争力。整合县域资源,注册“民乐紫皮大蒜”“民乐黄芪”等地理标志商标,设计统一的品牌LOGO和包装,突出“河西走廊冷凉特产”的地域特色。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不仅让民乐县农产品在电商市场中站稳脚跟,更为后续发展乡村旅游、康养产业埋下了“伏笔”,实现“一业兴、多业旺”的联动效应。
通讯员 窦斌
相关新闻
- 2024-11-22西峰区:培育“新农人”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 2024-11-22静宁:线上线下齐发力 拓宽果业新赛道
- 2024-11-21苟文清:返乡创业 巧念生态致富经
- 2024-11-18“95后”大学生返乡创业 “电”亮前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