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黄花焕金富万家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张凡
盛夏的清晨,暑气还未完全蒸腾,镇原县庙渠镇的黄花菜田里已是一片热闹景象。金色的花朵顶着露珠,在晨光里舒展着花瓣,像无数支小喇叭吹奏着丰收的序曲。农户们穿梭在齐腰深的花丛中,指尖灵巧地在花梗间翻飞——拇指与食指轻轻一捏,再顺势向上一提,一朵饱满的黄花便带着清晨的微凉落入篮中。
庙渠镇因盛产黄花菜被誉为“黄花之乡·忘忧小镇”。这里的黄花菜凭借昼夜温差大、碱性土壤等独特自然条件,造就了肉厚饱满、色泽金亮、清甜回甘的卓越品质。如今,这朵小小的黄花,已成为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幸福花”。
近年来,庙渠镇依托资源与传统优势,全力推动黄花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政府通过引入优质品种、强化技术指导、优化田间管理,持续提升黄花菜品质与产量,同时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品牌效应,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推动产业从传统种植向订单销售和深加工转型。
“我们围绕‘小黄花,大产业’目标,融合精品农业、特色观光等新业态,打响‘特色产业牌’‘黄土生态牌’‘健康养生牌’。”庙渠镇政府镇长张文智介绍,目前全镇黄花菜留存面积达1.1万亩,培育种植大户29户,新栽面积2080亩;17户收购大户年收购鲜菜910吨、干菜130吨,带动2800户农户户均收益超3000元。此外,当地还完成黄花菜加工作坊提升改造,建成3家蒸馏脱水加工厂、12处收购站及4座200立方米冷库,购置2台蒸汽锅炉,大幅提升了生产效能与经济效益。
庙渠黄花菜的独特魅力,更源于世代传承的匠心。当地农户坚守蒸晒古法工艺,借助充足阳光自然晾晒,最大限度锁住营养与风味,使其干菜条长肉厚、久煮不烂,成功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我们从2019年开始加工鲜菜,帮农户解决阴雨天晾晒难题。”庙渠镇黄花菜收购站负责人罗完全说,收购站年收鲜菜一百六七十吨、晒制干菜十几吨,不少农户仅鲜菜一项就能年收入五六千元。
如今,这朵凝结着自然馈赠与匠心的黄花菜,正从黄土高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庙渠镇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和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相关新闻
- 2025-07-24华亭:“煤都”绿色蝶变 产业转型向新
- 2025-07-21清水:荞麦花开映丰收
- 2025-07-21金川区:675亩冬小麦开镰收割
- 2025-07-18灵台:厚植生态底色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