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让牛产业真正“牛”起来

近年来,西和县锚定“育龙头、强扶持、抓规模、促增收”的发展主线,深耕“牛”产业,激活“牛”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马元镇西和县聚润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养殖场,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宽敞明亮的牛棚里,一排排整齐的圈舍错落有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闲地嚼食着草料,“哞哞” 的叫声此起彼伏。一旁,饲料搅拌机、饲草加工机高速运转,将青绿的饲草变成营养丰富的饲料;养殖场负责人驾驶着自动喂料机穿梭其间,精准投喂。这里早已形成集肉牛养殖、繁育、销售、饲草种植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闭环,不仅自身发展得红红火火,更带动周边养殖大户和散养户告别传统养殖模式,迈向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新赛道。
西和县的“牛”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新模式的支撑。“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架构,将分散的力量凝聚成发展合力;“融合发展、藏牛于户”的理念,让每一户农民都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当地以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为抓手,不断优化扶持奖补政策,强化标准化管理,推动“小群体、大规模”分户饲养模式落地生根,实现整村推进的产业繁荣。
作为全县养牛大镇,马元镇更是主动作为。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里强龙头、建基地,补链条、聚集群,在提升技术支撑、强化饲草青贮上狠下功夫,让肉牛养殖扩群增量、提质增效。同时,马元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秉持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三链”模式,引导7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聚润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曾经单打独斗的农户们携手并肩,向着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品牌化的目标大步迈进。
如今,肉牛产业已成为马元镇部分村庄的“致富密码”。村民们纷纷入股合作社,每年都能喜领分红;合作社还敞开大门,为附近村民提供优先务工机会,生产周期内,务工群众人均增收超2600元。这份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目前,西和县已建成石堡秦川牛、兴隆成舟、西峪全民顺等23家百头以上肉牛养殖示范点。今年上半年,全县牛存栏0.9万头,出栏0.25万头,同比增长55.4%。一头头肉牛,不仅是养殖户眼中的“致富宝”,更成为西和县乡村振兴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正牵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通讯员 巩凡 图/文
相关新闻
- 2025-06-16静宁:建基地育良种 推动平凉红牛生态养殖集群发展
- 2025-06-13天水大樱桃云销售48小时极速送达 清晨枝头红 隔日餐桌甜
- 2025-06-13从村貌村富到“村魂”——秦州区中梁镇杨家山村的“全国文明村镇”蝶变之路
- 2025-06-13礼县:小艾草“链”上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