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大漠绘丹青 绿进沙成金

向沙漠要效益,
以前想都不敢想!
可如今,金塔做到了——
金塔县依托丰富的沙化土地资源和沙生植物资源,积极培育发展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荒漠化防治,在沙漠边缘种植梭梭等固沙植物的同时,还助推了食药同源产业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防沙治沙又一季,绿化造林年复年。这几天,在金塔县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的万亩梭梭林基地,数百名工人正在种植梭梭幼苗,现场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正在地里忙碌的夏金艳是鼎新镇双树村村民,每年这个时候,他们和村上的群众都来这里种梭梭,连续多年,已经在这荒漠戈壁压草种梭梭超过了数十万亩。他们一方面尽自己所能改变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下,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我在这务工,一天能挣200多块钱,月收入大概5000块钱,离家特别近,照顾家里老人、孩子也很方便。”金塔县鼎新镇双树村村民夏金艳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金塔县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落实“三北”工程战略为牵引,通过示范引领,技术支持、项目带动的形式,引导社会力量进入防沙治沙领域,行业治沙逐步向全社会治沙转变,生态建设的活力正在不断焕发。为村民夏金艳提供就业平台的金塔县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数十年如一日,已累计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投资16.5亿元,生态造林51.6万亩,营造起了南北长50多公里的沙漠锁边绿色屏障。
“我们今年种植任务是3万多亩,补植任务是7万多亩,补植和种植的苗木有花棒、胡杨、梭梭、白刺、柠条,预计在4月底完成种植任务。”金塔县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项目经理金永鸿说。

梭梭渐绿,风沙小了。如何让梭梭既治沙又致富?经过不断探索尝试,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在梭梭树根部培植肉苁蓉,以林养林。通过生产肉苁蓉、苁蓉花蜜、苁蓉籽等特色产品,换来了产业的日渐壮大,让曾经的“沙窝窝”变成了如今的“金饽饽”。
“治沙”取得成效,“用沙”再获机遇。近年来,金塔县不断探索“点沙成金”、绿富同兴的奥秘,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持续做好生态转化文章,建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产业链,肉苁蓉、锁阳获得国家级有机农产品认证,大漠长林牌有机肉苁蓉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走出了一条从防沙治沙到沙里“掘”金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金塔县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在基地已成功嫁接17万亩肉苁蓉、3万亩锁阳,依托食药同源产业加工基地,肉苁蓉茶、锁阳咖啡等一系列特色产品相继问世,不仅拓宽了产业路径,更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这不仅是金塔县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发展的亮眼成绩单,更是绿色发展理念在沙漠治理领域结出的硕果,见证着金塔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通讯员 安涛 侯亚楠
相关新闻
- 2025-03-24崇信: 覆膜保墒筑粮基 护航春耕稳开局
- 2025-03-24庄浪:春耕绘丰景 红牛产业添“薪”彩
- 2025-03-20武都:大棚蔬菜种植让群众走上“幸福路”
- 2025-03-20临泽:“麦”向希望绘“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