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庄浪:“薯”光照亮致富路

25-03-12 09:2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位于甘肃省东部,黄土高原腹地的庄浪县,有一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这里孕育着金色的马铃薯“种子”,也承载着无数农民脱贫致富的梦想。

立足资源育良种

眼下正是马铃薯育苗时节,走进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署繁育中心,脱毒马铃薯育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在产业园实验室内,农艺师万婷丽正在进行脱毒瓶苗的扩繁转接。她多年来一直从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工作,从组培母液的调试配制、培养基筛选到防污试验、样品对比分析、脱毒苗株生长监测,她和同事们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付出,也是庄浪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壮大的亲历者。

“以前传统的锅,我们采用的是老式的灭菌锅,它比较费时费力。采用人工灌装,完了之后再开始灭菌,整个过程下来,一锅培养基得4个小时。现在我们采用的是灭菌灌装一体机,它的速度快、容量大,而且生产出来之后,它的污染率特别低。”万婷丽说。

灭菌灌装一体机的变化,只是这十几年庄浪马铃薯产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柳巧霞,是奋战在庄浪县农技战线的又一名科技工作者。几年前,她配合单位通过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引进了微型薯雾培法生产技术,并进行了升级改造,形成了第二代雾培技术体系,建成了省内第一家微型薯雾培法繁育基地。

“十年来,我一直从事马铃薯脱毒种苗种薯繁育工作,我感觉最有成就感的是马铃薯微型薯雾培法繁育技术的成功引进。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甘肃省微型薯雾培法繁育技术的空白,也创新了微型薯的生产模式,提升了脱毒种薯技术研发水平。”柳巧霞自豪地说。

现如今,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署繁育中心依托金黎平马铃薯首席专家工作站、国家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团平台和人才技术资源,联合开展马铃薯育种创新攻关,积极培养20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马铃薯育种工作。指导建成马铃薯千亩示范基地,推广马铃薯大垄双行机械化栽培技术,有效激活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马铃薯研发资源,充分发挥专家的科研优势,挖掘马铃薯增产潜力,激活马铃薯产业发展活力。

科技创新提效能

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在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大背景下,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科研创新与繁育推广。

在庄浪县马铃薯产业园培育温室里,一排排、一床床种苗蓊蓊郁郁、葱葱茏茏;培育架的围挡下面,一粒粒溜圆的薯粒,在马铃薯悬空的根须上长势正旺。

“早晨对生产苗进行温湿度管理,还有营养液、病虫害防治的管理,等到结薯期对营养液进行调整,以保证微型薯的产量达到最高值。”柳巧霞介绍说。

庄浪县引进“雾培法”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内设组培实验室和马铃薯科普馆等,深度融合了物联网、自动控制、云计算等智慧农业设施,已成为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全国一流的原原种“雾培法”生产基地。

“马铃薯雾培法就是利用营养液定时喷雾的方式,使马铃薯植株在黑暗和无基质条件下获得营养、水分,从而完成整个生长周期。平均单株结薯可达到40~50粒,是传统基质栽培1.5粒的20~30倍,大大提高了马铃薯微型薯的生产效率,还可以避免土传病害的发生。”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主任周爱爱说。

从2014年建成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到2016年引进国内最先进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雾培法”生产技术,再到2022年全面建成庄浪县省级马铃薯产业园。庄浪县马铃薯原原种单株产量由1.5粒提高到40粒以上,填补了全省空白。

至目前,庄浪县年产脱毒苗1000万株,原原种4000万粒,产值达2000万以上。“庄薯3号”已在7个省区推广种植800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水平比全省1.5吨多出33%,单产水平实现全省最高。

链式发展促振兴

庄浪县是全国马铃薯优质产区,马铃薯产业是全县产业链条最完善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之一。

近年来,庄浪县紧抓东西部帮扶协作,出台了“马铃薯种薯补贴、地膜补贴、农产品品牌培育补贴”等一揽子奖补政策,搭建马铃薯防虫网棚繁育原种基地,扶持全县建成种薯生产基地,形成了“科技创新+国有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五级链条,并通过分户代繁和基地繁育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户等建成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健全了脱毒种薯生产体系。

“我们团队按照‘引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相衔接、工农贸相融合’的发展思路,立足产业优势,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同向发力,合力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周爱爱说。

依托百万亩水平梯田和先进的脱毒种薯培育技术等资源优势,庄浪县不断提质增效做强优势产业,持续放大“庄浪马铃薯”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效应,加强品牌培育、品牌管理、品牌保护和品牌宣传,“庄浪马铃薯”品牌已成为富农强农的“金招牌”。

“(我们)先后与庄浪县陇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宏达淀粉和鑫喜淀粉2家马铃薯加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等当地企业合作,通过提供优质的脱毒种薯、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将马铃薯加工成各种食品,提高了马铃薯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周爱爱说。

目前,在县内2家龙头企业和600多户马铃薯产业大户的带动下,全县种植马铃薯36.5万亩,鲜薯总产量可达54万吨,总产值5.8亿元,农民人均产业纯收入1000多元。

通讯员 苏转转 图/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