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文县:“土专家”种出增收新“柿”界

25-02-25 08:5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近日,走进文县丹堡镇陈家坪村“土专家”袁汉立的西红柿种植大棚,入目皆是一片盎然生机。藤蔓沿着银色吊绳奋力向上攀援,层层叠叠的绿叶间,小巧圆润的西红柿如盏盏灯笼,闪烁着诱人光泽。袁汉立手法娴熟地穿梭在其间,精心打理枝桠、管控温度。一举一动尽显行家里手“范儿”。

袁汉立,这位在丹堡镇小有名气的“土专家”,拥有长达20多年的西红柿种植经验。早在2000年,当传统农业模式还在乡村占据主导时,他便敏锐捕捉到了西红柿种植的商机。在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下,毅然决定利用自家土地搭建温室大棚,开启了一场农业探索之旅。

“不能总守着老一套种地,得试试新路子。在专家指导下,我就想着种西红柿,搞大棚种植。”回想起当初的抉择,袁汉立目光非常坚定。

从2000年到2002年,袁汉立和妻子亲力亲为,抬田、打墙、搭棚,挥洒无数汗水,终于建成了七八个温室大棚,为梦想搭建起了坚实的“舞台”。

2003年,袁汉立迎来了关键节点。他大胆引进优质西红柿品种,开启首次种植。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从最初的摸索尝试,到如今的驾轻就熟,他扎根丹堡河畔的半山腰,在西红柿种植领域收获了成功硕果。 

袁汉立介绍,大棚种植是个精细活儿,容不得半点马虎。每年11月播种下苗,次年清明时节便能迎来丰收。随着年龄增长,加之孩子也已长大成人,他适当缩减了种植规模,如今仅保留两亩地、两个大棚。即便如此,除去成本,这两个大棚每年仍能带来5-6万元的净收入,成为家庭稳定的经济来源。

“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在市场上很抢手。”谈及种植经验,袁汉立言语里满是自豪。

袁汉立介绍,西红柿种植离不开精心管理与科学培育。在肥料选用上,他坚持采用纯农家肥,专门从内蒙古购入优质羊粪,搭配当地农家肥,不仅有效保持土壤温度,更为西红柿生长提供了充足养分。“用农家肥种出来的西红柿,色泽鲜亮、口感清甜,安全又无污染,大家吃着放心。”袁汉立说。

除了肥料,袁汉立对灌溉环节也格外用心。当地处于半山腰,水资源相对匮乏,他便引来高山泉水,这种富含矿物质的水源,为西红柿生长提供了独特滋养。同时,他严格把控浇水时机,只在晴好天气浇灌,有效避免因土壤温度过低导致苗根受损。这些细致入微的管理措施,铸就了西红柿的卓越品质。 

如今,袁汉立的西红柿种植大棚已然成为文县丹堡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的成功经验,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富足生活,更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增收致富之路,引领着群众生活迈向新的美好。

通讯员 刘玉玺 图/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