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漳县:延伸产业链 药材变“药财”

24-12-06 14:3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齐瑞敏

  时下,走进漳县金钟镇,随处可见的晾晒场里,药农们正将当归、党参、黄芪等进行分拣、修剪、清洗,在各中药材加工车间,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香,工厂机器不停运转,切片、烘干、包装,现场呈现一片繁忙景象。

  在漳县剪子崖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切片机器轰鸣作响,工人们熟练地将精选的党参、黄芪送入切片机器中,随着机器的快速运转,均匀的党参、黄芪切片从出料口缓缓而出,散发着淡淡的药香。漳县剪子崖中药材加工车间负责人杨园桃介绍说:“经过初加工,能够剔除中间的杂物和药材的质劣部分,既能保证药材质量,还能提升价格,我们加工车间现在每天能加工3到5吨的鲜货,产出1吨多的干货。”

  “我公司主要种植收购当归、党参、黄芪等中药材,并通过晾晒、切片等初加工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使加工产品在原产品的基础上每公斤多增收十元左右。”漳县金钟道地中药材商会会长、漳县剪子崖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蔡春明说。

  金钟镇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中药材产出大镇。近年来,金钟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下恒久之功推动中药材产业蓄势勃发,延伸中药材种植产业链。按照“建基地、带农户、稳增收”的思路,推进中药材由集中种植向初加工及包装、仓储、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全链条发展。

  自2019年开始,漳县金钟春雷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张家山村等周边村流转土地1300亩,种植当归、党参、黄芪等中药材,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千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平均每亩增收2000元。同时带动周围农户5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我们合作社今年种了一千多亩党参、当归、黄芪,从种植、采挖、晾晒、剪叉、挑选、切片,再到烤干、筛选分等级、包装,包装完发往各地药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一年用工量平均每天保持在50人左右。”漳县金钟春雷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春雷说。

  如今,全镇中药材的发展已从最初的零星种植转变成连片规模种植。在看治坡村、白家沟村、张家山村等村建成多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材初加工加工场,金钟镇寨子川村中药材切片加工车间建设更是如火如荼。逐步延伸的中药材产业链条,正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大发展中药材产业,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务工,增收致富。

  “合作社9月份就开始招人干活了,我已经干了两个多月了,一天100元,年前就能挣万数元,好的很。”金钟镇张家山村村民李粉霞说。

  为进一步提升中药材销量,打开市场,金钟镇各公司、合作社利用电商迅猛发展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促进特色产业从线下传统市场到线上网络市场销售模式的转变。一个个来自新疆、广东等地的订单为药农种植中药材提供了动力,一罐罐发往全国各地的中药饮片承载着药农的致富梦。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小小中药材开出的是“致富良方”,群众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下一步,金钟镇将继续依托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动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产值稳步提升、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努力把中药材打造成群众增收的“千金方”,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通讯员 李志斌 胡婷婷 文/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