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工厂化养蚕如何让传统桑蚕产业“破茧成蝶”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南长沙:工厂化养蚕如何让传统桑蚕产业“破茧成蝶”
中新网长沙11月25日电(邓霞 李盈)走进干净整洁的养殖车间里,恒温恒湿且看不见一片桑叶,机器臂擎起放置了不同龄期家蚕的白色蚕具至传送带……11月24日,记者跟随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长沙浏阳经开区,看工厂化养蚕如何让传统桑蚕产业“破茧成蝶”。
中茧新科智慧养殖大数据中心。记者 邓霞 摄
由中茧新科桑蚕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雅士林长沙(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园于2021年落户浏阳经开区,其创新的工厂化人工饲料养蚕工艺,实现了全年365天天天养蚕产茧,单位面积养蚕效率提高了1000倍。
“传统家蚕属于寡食性动物,它只吃桑叶,所以传统养蚕业生产效率低、产量不稳定。我们培育出的实用化广食性蚕品种,可以吃人工饲料,且产量高,茧丝质量好。”中茧新科副总经理刘丽介绍说,工厂化养蚕的饲料配方由玉米粉、桑叶粉、豆粕粉和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添加剂组成,不同龄期蚕宝宝的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都不同,充分满足它们生长所需。
饲料配方由玉米粉、桑叶粉、豆粕粉和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添加剂组成。记者 邓霞 摄
解决了蚕宝宝“吃”的问题,还有“住”的问题。据了解,家蚕是一种变温动物,既怕冷又怕热,适宜在22摄氏度到28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基于此,中茧新科研制出注塑厂房、智能化养蚕生产线,建立环境控制系统,让蚕宝宝“住”进恒温恒湿、洁净无菌的养蚕车间,破解了传统养蚕受季节和气候限制的难题。
“传统养蚕用的是竹簸箕,养殖密度大概是一平方米600只蚕,每天要喂桑叶2至4次,一年产茧3到4批次。我们的蚕具一平方米能养3000只蚕。蚕吐丝结茧周期为31天,一个周期只需要根据蚕的5个生长龄期投喂6次饲料,一年可产茧12批次。”刘丽说,目前,公司每日产茧量为10吨至15吨,一期全面投产后可每日产茧100多吨。
记者在智慧养殖大数据中心看到,注塑车间、饲料车间、清洗车间、养殖车间、采茧车间等所有生产环节都做到了可视化、智能控制。“我们建立了一套适合家蚕生长发育的温度、湿度、气流、洁净环境控制及防病防控体系,研发出喂料生产线、蚕具清洗消毒生产线、采茧生产线等自动化设备,实现了精准化配料、标准化生产、智能化控制和可追溯化质量管理。”中茧新科首席科学家崔为正说。
中茧新科采茧车间。记者 邓霞 摄
为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中茧新科在湖南湘西、浏阳,新疆等地发展桑园基地近8万亩,并在四川、云南等地采购农民养蚕剩余的桑叶。“将风险小的种桑交给农户,风险高的养蚕环节则交由智能化设备。”中茧新科董事长范茂林表示,桑蚕种养分离,为工厂化养蚕提供桑叶原料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种桑增收。
丝巾、真丝缝合线、衬衫、桑茶、桑果……现场展示的各类桑类食品、蚕丝制品琳琅满目。“‘生产蚕茧’是带动中下游产业的关键,前端是养蚕,后端则是由其延伸出来的工业化产业链。”刘丽表示,公司正在拓宽蚕丝产品应用领域,同步开发了桑叶茶、桑叶食品、医药耗材等产品,让蚕茧的生物科技价值不断增强。
据悉,中茧新科未来还将着力推动长沙蚕茧、生丝、面料、服装等丝绸全产业链建设,引导和带动一批产业链下游优质企业落户湖南共同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动湖南茧丝绸向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迈进。(完)
相关新闻
- 2024-11-22江西修水村企“联手”双向奔“富”振兴路
- 2024-11-22青海金银滩显冬韵 冬季文、旅、体业态逐渐丰富
- 2024-11-22贵州遵义:“四在农家”气象新 和美乡村留住人
- 2024-11-21江西宜黄:小辣椒大产业 踏上火辣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