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为有源头活水来——武山县坚持念好治水兴水“管”“改”双字诀

24-11-22 21:20 来源:新甘肃 编辑:王如

  原标题:为有源头活水来——武山县坚持念好治水兴水“管”“改”双字诀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张燕燕 孙六平

  今年以来,武山县破解全县产业结构调整与水资源利用管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相适应的难题。构建水源可靠、供水高效、服务便捷、饮水安全、保障有力的水资源良性循环新格局,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武山县属于资源型、工程型和水质型缺水并存的城市,境内有渭河及其较大支流榜沙河、山丹河、大南河、聂河、漳河5条河流。全县多年平均总水资源量为1.05亿m³,其中,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0.97亿m³,占92.38%;地下水净资源量0.08亿m³,占总量的7.62%,入境地表水资源量为5.987亿m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45m³,人均水资源少、地域季节分布不均、条件差异明显、缺少调蓄工程是长期以来是全县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堵点难点,也是水资源管理工作突破的焦点和重点。

水利建设成效显著(资料图)。

  在“管”字上精准发力。武山县全面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精细化管理水资源,确保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同时,加强取水许可监督和水资源论证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和取水许可审批程序,从源头把控水资源利用。县水务局河道和水资源事务工作站站长赵西林说,武山县持续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大力推广非常规水源利用,强化节约用水管理,显著提升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全力打造节水型社会。借助“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发放《节约用水倡议书》和节水宣传资料,通过“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普及节水知识,推动节水宣传进机关、进单位、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全面提升全民节水意识,让爱水、护水、治水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在“改”字上求突破。针对武山县渭川灌区部分渠道年久失修、设备老化的问题,县水务局迅速行动,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大力推进五大万亩灌区主干渠节水配套改造工程。该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改造主干渠96公里,并对渠道渠系建筑物进行升级,安装信息化控制设施。项目竣工后,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灌区向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转型的步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改造,灌区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有效缓解了农业和农村用水矛盾,解决了渠道跑、渗、漏等问题,大幅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实现了水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一步,武山县坚持因地制宜,勇于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始终牢牢把握“管”“改”两大核心,努力将潜在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武山县水务局副局长刘沨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