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渭源上湾:和美乡村有“模样”

24-08-26 08:5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编辑:张慧雅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惠施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何以“宜居宜业”?何以“和美乡村”?渭源县上湾镇侯家寺村在全县“一片两带”和美乡村示范片带建设的深入探索实践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为今年的省级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村,侯家寺村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群众需求为导向、乡土资源为支撑,进一步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目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共同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模样”。

  面对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乡村面貌上存在的短板,侯家寺村紧紧围绕“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村庄美”目标强基固本,紧盯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医疗、养老、清洁能源使用等充足供给、稳步改善保障谋划项目,以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为重点,组织实施好农村“八改”工程和“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进一步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现在水、电、路、房不用愁,硬化路都通到了家门口,沿街主干道也改造得越来越漂亮,村子里青瓦白墙、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我们一帮老汉赶上了好时候,享福着呢!”伴着和煦阳光、轻柔微风围坐在侯家寺易地搬迁主题公园里的“将军亭”闲聊的十多位老人们,看到笔者来,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讲述起“将军亭”的由来,和村子里十多年来的发展“蝶变”,字里行间透露着骄傲与幸福。

  据了解,这些老人有的是村里的“原住民”,有的是近些年享受“易地搬迁”或“避险搬迁”政策从镇内其他山村搬下来的“移民户”,因亭子周围环境优美,离村党群服务中心和镇上的几个学校也都很近,他们便成了这里的常客。

  塑造环境“美”,铸魂精神“和”。老人们经常聚在一起,一边等着接孙子放学,一边晒晒太阳、聊聊天,不远处就是美丽的漫坝河风情线和人来人往、休闲娱乐的广场,老人中不乏能说会道的乡贤能人和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二胡能手”“广场舞C位”,村里的“居民议事亭”“四季村晚”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既能发挥“余热”也丰富了晚年生活。

  由侯家寺村党支部牵头,和周边村、社区、企业、合作社等多个党支部联合打造基层‘党建联盟’,打破行政壁垒,整合优势,激发活力,通过组织联建、队伍联育、人才联用、产业联兴、治理联抓‘五联共建’机制,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带动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引领追赶发展‘一盘棋’,进一步持续提升村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侯家寺村党支部书记对下一步工作信心满满。

  “南谷玫瑰园是侯家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配套产业之一,经过六年的发展壮大,年产值稳定在一百多万元,带动142户搬迁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入股分红获股金,劳务输转获酬金’增收的同时,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提供了长期稳定就业30多人,年灵活用工1200余人,和镇内其他设施农业产业园、就业工厂、加工车间等一起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一公里就业圈’,实现了‘家门口’就近就业增收。”上湾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抢抓乡村振兴新机遇,上湾镇聚力“产业兴”蓄势赋能,加大宣介和招商引资力度,扶持乡土人才在镇区创办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文旅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扩量提质增效,实现一二三产融合联动发展,助力稳岗就业,带动集体群众“双增收”,也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2023年侯家寺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80万元,同比增长50%。

  支部“更有底气”,农业“更有钱景”,农村“更有面子”、农民“更有奔头”。在镇村、干群久久为功的不懈奋斗中,侯家寺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富春山居图”正一点一滴、一笔一画明晰起来,青山绿水铺长卷,安居乐业书盛景,还有洋溢在人们脸上幸福的笑颜,都是和美乡村可爱的“模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