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嬗变新图景 甘肃农垦黄花农场改革发展走笔
黄花农场整齐划一的种植田。甘肃农垦黄花农场供图
农场科技人员正在查看茴香长势。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海晓宁
盛夏时节的河西走廊,天高云淡,气温舒爽。来到位于玉门市西北的甘肃农垦黄花农场,一望无际的食葵田,阵阵微风吹过,一朵朵黄色的花盘随风摇摆,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清香。“食葵是农场的主导产业之一,亩纯收入能达到1000元以上。”甘肃农垦黄花农场产业发展部部长杨正荣介绍。
这些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耕地,原先是大片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在盐碱滩建造起一座占地45.8万亩、总人口6000余人的大型农场并不容易。68年的发展历程中,黄花农场深入贯彻着“以种适地”与“以地适种”相结合的治理新理念,深入推进农场改革发展,不断破题,持续蓄能。如今,这座国有农场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满电”出发,奏响现代农业新乐章。
大刀阔斧:推进国有农场土地改革
于1956年成立的甘肃农垦黄花农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土地经营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效节水农业及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现代农业的需求。2023年8月以来,农场以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改革促发展。高水平深化改革激发了农场活力,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农场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51.49万元,增长5.75%,农场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45.22万元,增长4.36%,改革效益初步显现。
回想起这大半年的改革路程,黄花农场党委书记、经理刘健满是感慨:“去年8月以来,我和四位新来的同志、三位老同志共同组成全新的农场领导班子,面对这么大的农场,我们的工作得从头做起。”
面对困难,大家没有退缩,而是集思广益,大刀阔斧,将改革的突破口放在农场最重要的土地资源上,重点做起土地“文章”——大力推进土地统一经营改革,设定统一经营面积和规划地点,调整承包或租赁土地的人员到规划面积外承包或租赁种植土地……这一举措充分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农场的每株向日葵都见证着我们一项项刀刃向内的改革,而每一项改革都在释放着新时代新农场的发展红利。”黄花农场副经理刘琎说。
2024年,在黄花农场上下努力下,收回可用于统一经营的土地12080亩,其中组建成立两个项目化经营团队,统一经营土地3533亩,竞价租赁8547亩,真正实现了土地统一经营“零的突破”。同时,农场着力改善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统筹抓好民生服务保障,深化企地合作,使农场职工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农场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职工群众收入逐年提高。
改善盐碱:从根本问题上破题发力
解决了资源分配的问题,农场还要面对最根本的问题——土地盐碱化。
“黄花农场盐碱地面积广、盐度高,耕地总面积10.8万亩,目前仅有1.2万亩耕地脱碱。其余大部分地块还分布着轻度、中度和重度盐碱耕地。”据刘健介绍,目前黄花农场一方面“以种适地”,耐盐碱的食葵、茴香、苜蓿草等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另一方面“以地适种”,在水利、农业技术、生物措施、化学措施四方面推动盐碱地改良。
面对黄花农场多地地下水位高、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低、盐分含量严重超标等问题,农场实施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经过不懈努力,试点土地已从根本上改善了土壤条件,通过完善田间灌排设施、增施农家肥和使用盐碱改良剂等手段,为夯实农业基础、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劳动投入、节约水资源,实现藏粮于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黄花农场强力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记者在一块食葵田中看到,地下都已铺设了滴灌管网,通过首部系统对水肥进行精量化控制,实现水肥一体化,可达到节水、节肥、节地、省人工的“三节一省”目的。据测算,相较于传统大水漫灌,滴灌每亩地可节约用水40%以上、节肥30%以上。目前,农场通过对已建的灌溉设备进行改造、维修,示范推广高效节水滴灌面积2400亩,为明年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当下,黄花农场因地制宜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也是改善水土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农垦担当
黄花农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干旱气候,丰富的光热资源,土壤碱性大、水质矿化度高、干旱少雨,造就了种植优质茴香的天然优势。这里生产的茴香色泽鲜亮、籽粒饱满、芳香浓郁、茴香酮、茴香脑含量高,深受国内外各大药厂和调味品生产企业青睐。
“种茴香省工省力,耗水少,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在每斤5元以上,效益比较可观。今年我们种植了铁杆茴香,通过施入生物菌肥‘保根120’,茴香表现出了优异的抗重茬、防根腐等效果,预计产量不错。”黄花农场产业发展部副部长张月娥介绍,她一边观察茴香长势,一边测定土壤墒情。
这位甘肃省“2022年度五一巾帼奖”获得者扎根一线,为特色产业发展做好科技服务。“过去我们种地都得自己到田里去观察,什么时候浇水施肥,都是依靠经验。现在我们有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监测,可以按照数据进行科学种田。”张月娥说,每天都来地里走走,看一看作物长势,不来还觉得少了点什么。她望着这片深爱的土地,满眼深情。
推进改革,清除了国有农场的沉疴痼疾,赋予了黄花农场再出发的底气与动力。今年,黄花农场在茴香、食葵、辣椒等作物上开展生物防治、高产等各类试验10余项,并与多家农服公司、生物公司对接,引进新型液体肥料,制定滴灌条件下统一经营田的水肥方案。在模式上更加绿色生态,在操作上更加精准精细,在产出上更加节约高效,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如今的黄花农场,沃野千里,良田万顷,树木葱郁,星罗棋布的水库和蓄水池点缀其间。主要种植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饲草类作物等,其中耐盐碱的食葵、茴香、苜蓿草等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1.04万亩以上。
“我们将继续秉持农垦精神,不断强化产业功能,挖掘文化价值,拓展人才培养,构筑起公司改革发展的坚实基础,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增强农场的社会化服务职能,让历经风雨的黄花农场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征程上展现新担当。”刘健说。
记者手记
改出一片新天地
在黄花农场,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改革”,改革不易,改革必行。在这片盐碱地上,跃动着科技、信息、智能、品牌、发展、振兴的音符,最终奏响了一曲现代农业的新乐章。
黄花农场奋力扛起推进改革发展的重任,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统一经营改革,理顺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将原有六个农业分场合并为四个产业场,将原有食葵、茴香、苜蓿草、粮食作物、生产资料等五个产业公司进行合并,成立销售公司,从订单落实、生产技术、质量管控、产品收购、市场开拓等多方面发力,做优、做强、做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持续增强农场发展后劲。黄花农场通过统一经营、整合土地、科技创新、团队经营,职责清晰、管理顺畅的运营体制,不断开创农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黄花农场人也为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而不懈奋斗。
相关新闻
- 2024-07-31崆峒区:党建引领为群众幸福加码
- 2024-07-31扁都口油菜花盛开
- 2024-07-31戈壁水乡 独特画卷
- 2024-07-30四川白玉县举行草原赛马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