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岐山的“三夏”新气象
新华社西安6月10日电 题:从“驾机转、等活干”到“手机约、订单满”——陕西岐山的“三夏”新气象
新华社记者刘彤、邹竞一
正值“三夏”大忙时节,在陕西省岐山县蒲村镇景令村的连片麦田里,四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穿梭往返。站在田边的岐山县晨辉饲草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景应林,注视着眼前正在收割的麦田。
“去冬以来,风调雨顺,我们合作社1500亩小麦长势很旺。初步测产,亩产稳定在1100斤以上不成问题。这两天是加快机收进度、确保颗粒归仓的关键时刻,与往年相比,我再也不用为调配收割机、烘干机的事情操心,种庄稼是越来越省心了。”
图为陕西省岐山县蒲村镇景令村,使用“嘟嘟农机”的农机手在收获小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邹竞一 摄
说话间,景应林拿出手机,在微信上打开了一款名为“嘟嘟农机”的应用小程序。“这款程序由岐山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发、运行,在‘我是农户’界面,只要将麦田所处区域、机收面积、小麦品种等关键信息上传,后台就会就近匹配可供调配的收割机。”
“就拿我们种植的‘西农857’来说,这个品种株高在70公分左右,景令村地势较平,‘嘟嘟农机’就在收割前一天为我们匹配了雷沃——谷神、谷王这两种大功率、适合平原作业的收割机。从下单选‘机’到进场下地,最多半天。现在的‘三夏’,再也不用为找不到合适的收割机发愁了。”景应林颇有感慨。
操作收割机的何全生,是一名驾龄超过20年的老机手。对于今年的机收作业,他有着自己的感叹:“‘三夏’时间‘金贵’,抢收、抢种间隔很短。但往年,我们这些机手因为对机收价格、抢收田块等信息不掌握,要么驾机等在田边,要么开着收割机长距离奔波,时间、精力都耗在了路上和道边。一茬作物下来,最多收割300亩小麦,收入不超过2万元。费时费力费油曾是传统机收的真实场景。”
图为来自陕西省岐山县益店镇妙敬村的农机手何全生(左一)介绍“嘟嘟农机”。新华社记者邹竞一 摄
“‘嘟嘟农机’作业平台将我们收割机的机械型号、作业参数等纳入,方便有收割意愿的粮农就近选择。在完成景令村麦田收获后,我又接到了前往雍川镇小营村机收的订单。现在,我一茬作物的机收面积可以增加到600亩,近半个月作业时间,能为我带来4万多元收入。我再也不用为找不到‘活儿’干着急,也不会将时间浪费在前往目标麦田的路上了。”他说。
岐山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张新忠说,得益于每台收割机在田块的行进速度、拟收割小麦植株高度等数据在后台实现有效融合,农户需求和机手供给也实现了精准匹配,“嘟嘟农机”将机收减损降到了最低。“正是实现了最合适的收割机进最适宜的田地,现在岐山每亩麦田的机收损失率降到了1%以下。”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赵海斌说,“嘟嘟农机”面向农田、农民、农村量身定制,已成为农田作业的“好帮手”、农机作业服务的“好管家”和农田作业信息交互的“机器人”。“这个平台目前已在宝鸡11个县、区推广使用,注册认证机手1500多名、机具4100余台套,产生作业订单2.1万多笔,作业面积近70万亩,来宝鸡‘取经’的人越来越多。”
相关新闻
- 2024-06-11一颗粽子打开的乡村振兴之路
- 2024-06-06三川:水稻栽插忙 沃野披“绿装”
- 2024-06-04三大主粮农业保险全面铺开
- 2024-06-03千年古镇的“焕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