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村均“百亩田”为村集体经济“赋能”
烈日炎炎,绿满乡野。来到定西市安定区特色优势产业示范片带的山梁上,一边成片的马铃薯欣欣向荣,一边起伏的饲草玉米绿意盎然。由于今年墒情较好,一垄垄、一行行、一簇簇马铃薯和饲草玉米长势喜人,稚嫩中蕴藏着勃勃生机。“产业兴则集体经济兴,产业活则集体经济活。”这是定西市安定区通过村均“百亩田”发展产业,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定西市安定区紧盯村集体增收资源缺乏、路径狭窄、活力不足等问题,着力在整治撂荒地、做活土地经营、促进集体增收上下足功夫,探索推行村均“百亩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模式,持续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走出一条“以村集体经营为主体,合作社流转土地运转、大户连片种植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满天星”聚成“百亩田”,找准集体收入“着力点”
近日,走进定西市安定区宁远镇前川村,映入眼帘的是水泥硬化道路两旁层次分明的行道树,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村庄掩映其中,展现出一幅“生态乡村”的美丽画卷。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落,之前还是另外一番景象。村容村貌破旧不堪,村组道路坑坑洼洼,年轻人窝在家里感觉没出路,纷纷外出务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几乎为零。
“既然种植大户能承包土地、种植洋芋、买苞谷草,挣钱得利,那村集体为什么就不能变身‘种植大户’,村集体自主经营土地,解决土地撂荒问题的同时,还能增加经营性收入”。带着这个想法,该村党总支部书记付学成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村集体自主经营村级土地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今年年初,该村党总支部负责人组织韩家堡社和黄家湾社的群众,采取“村头巷尾”恳谈会的方式,广泛宣传流转土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内容,逐步提升农户对整山系、整流域,集约化、机械化、订单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思想认同。在积极动员农户流转土地、发展产业的同时,注册成立了定西市安定区富前川农业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按照“村集体投策、合作社投机、村干部投资、公益岗投劳”的运营方式,联合创尚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秀君家庭农场,在两个社集中区域种植马铃薯1600亩,饲草玉米62亩,苦荞60亩,引领辐射前川村周边产业发展,带动公益岗位人员增收的同时,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据了解,前川村已流转土地3000余亩,通过科学规划和集中管理,提高亩产数量,除去流转费、科学管理、机械、种子、化肥、人工等费用,再根据市场行情,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20万元左右。
定西市安定区坚持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检验农村党组织致富带富能力的标尺,按照“片带化建设、规模化经营”的思路,积极推行“党支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流转土地种植农作物的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农户融合共赢。
“百亩田”招引“田管家”,打好村组联营“组合拳”
“我认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最重要的是盘活我们现有的资源,按照我们大坪村的资源优势,只需引进经营主体,就可以发展村集体经济。”“把主体引进来之后,再给流转一些土地,既不改变土地经营承包关系、又不减少咱们的收益,还可以和别的村抱团发展……。”在定西市安定区石泉乡大坪村的会议室里正进行着一场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协商议事会议。
村集体拥有日光温棚20座,怎么经营是关键,单凭村“两委”三四个人根本管护不过来。该村经过多次协商、推敲,确定通过引进企业投资、土地托管服务的方式,将日光温棚的耕种、管护、施肥、采收等全环节运作委托给经营主体,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即可。恰好,定西市田园坪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斌表示,随着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效益也越来越好。特别是现在贝母市场行情好,知道的人也不多,懂得种植的更少,种植收益可观,本人想尝试种植。
经过大坪村有关负责人的联系协调下,该合作社在大坪村总共流转1000多亩土地,部分用于种植贝母,部分种植马铃薯,同时引导每家每户也参与种植,再以订单的方式进行回收。
定西市安定区石泉乡采取村集体出资领办、联合合作社共同经营,引导农户全员参与的方式,有效盘活村集体资产,种植经济效益好、产值高的农作物,既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又能让群众就近务工,实现群众稳定增收与村集体经济增长双向驱动。
前不久,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与甘肃金羚集团药业有限公司、甘肃雍合堂药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按照“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和风险共担、利润共享联结机制,由企业负责提供种苗、化肥、农药和技术指导,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提供土地、人工、机械等管理服务,投入资金520万元建成千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进一步激活土地资源,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农户务工收入5000元以上,实现村集体、企业、群众三方共赢。
定西市安定区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围绕“因地制宜、盘活资源、产业带动、抱团发展”的思路,积极挖掘资源优势,招引各类经营主体,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
“百亩田”拓展“千亩田”,赋能和美乡村“新农景”
“一家几亩地、田分八九块,机械进不去、费时又费力,收入上不去。”这曾是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的真实写照。多年来,辖区群众或进城定居、或外出务工,土地私下托付给亲戚朋友代管,久而久之,土地零散、田块撂荒,千亩土地也被分解为千余块。
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党委书记介绍道,原先碎块化的耕地,不仅限制了机械设备的应用,也影响了水利设施的建设,这样的“巴掌田”也成了集体群众增收的“拦路虎”。
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锚定“农业基础全面稳固、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治理体系逐步健全、生活品质显著提高”的“三农”工作目标,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机遇,在安定区李家堡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9万亩。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撂荒地复垦整治、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引洮水资源高效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让“小田”并成“大块”,方便规模化、机械化作业。通过小田变大田、田埂截弯取直、合理布局田间道路、沟渠,硬化道路、修整路肩、铺设碎石路面等方式,实施田、水、路、林、渠综合整治,全面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在此基础上,该镇积极推行“产业联合党委+新型经营主体+种养大户+订单销售+村集体经济”的产业经营体系,在项目实施的6个村,培育壮大宝顺合、宏顺源、欣安家园等新型经营主体,组建合作共赢联合社,流转土地6000余亩,积极构建“支部联合、村企联营、资源联动、产业联育、抱团联赢”的“五联”党建引领机制,实现资源互补、产业互通、要素互联等目标。通过投放农资、流转土地、托管耕作、农机服务、订单保底等方式,打造东河流域马铃薯产业片带核心区域,不仅丰富了土地利用业态,更拓宽了增收渠道、壮大了集体经济。
通讯员 胡耀伟
相关新闻
- 2024-06-04民乐:头茬紫花苜蓿进入收获期
- 2024-06-03甘肃农产品前4月出口值同比增长15%
- 2024-06-03甘肃省项目推介会在长沙举办 现场签约105个项目
- 2024-06-03临泽:特色种植拓宽群众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