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叙友情 解难题 共谋农业合作新发展

23-07-28 14:3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慧雅

  原标题:叙友情 解难题 共谋农业合作新发展

  ——美丽乡村和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论坛侧记

美丽乡村和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论坛27日在康县举行。

  记者 洪文泉

  一场细雨为秦巴山区带来丝丝清凉,正在陇南市康县举办的“2023美丽乡村国际论坛”的热度却丝毫不减。

  7月27日上午,作为“2023美丽乡村国际论坛”分论坛之一的“美丽乡村和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论坛”如期举行。本次论坛为甘肃与友好国家、兄弟省份共同探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搭建了新平台,相关国家驻华使节、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谋发展。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金泉介绍,甘肃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农耕文明历史悠久,近年来,甘肃充分挖掘高寒干旱农业蕴含的“绿色有机”特质,集成推广现代设施装备和先进科学技术,努力“变劣为优”。

  如今,甘肃已经构建起以“牛羊菜果薯药”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玉米制种、高原夏菜、中药材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马铃薯产量和苹果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肉羊肉牛出栏分别居全国第三和第八,100多种农产品出口远销85个国家和地区,探索走出了一条“寒旱农业-生态循环-绿色产品-甘味品牌”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在做大做强产业的基础上,甘肃注重美丽乡村建设,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施策,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锚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启动实施“和美乡村”创建行动,着力勾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美丽画卷。

  甘肃各市州聚焦农业发展,念山字经、打生态牌、走特色路,用工业思维发展农业,持续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做强农产品品牌,开启了从“绿色之变”到“富足之变”的新征程。

  “甘肃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让人着迷,这次来到陇南,目睹这里的绿色变化,让人感到惊叹。”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卡雷尔说,“同样作为农业大国,荷兰和中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多共通之处。尤其是到甘肃实地考察之后,河西地区现代化戈壁农业和陇南山区的美丽乡村建设,都让我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需要更多、更深入的交流,以加快推进全面合作。”卡雷尔说,荷兰在农业机械和现代化节水技术方面有很多先进经验,希望可以通过合作带到甘肃,帮助这里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

  新朋友敞开心扉,老朋友情深意浓。肯尼亚共和国乔莫·肯雅塔农业大学博士韦斯利在“将甘肃旱地农业技术融入肯尼亚农业”的主题发言中,时不时带着几句标准的汉语。

  “东非高原与中国西北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的土壤资源和气候类型都有很多相似之处。”韦斯利说,“12年来,我们与甘肃高校亲密无间地合作,通过学习借鉴垄沟地膜覆盖和雨水收集农业技术,肯尼亚的谷物产量、雨水利用率和生物量积累都得以大幅提升。”

  农业技术合作,跨越国别和区域。

  “来到甘肃,来到陇南,对我而言就像回家一样。”伊朗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内马提说,同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伊朗和中国一衣带水,有很多相通之处。

  “在资源与发展矛盾凸显的当下,举办一场专门针对农业和乡村发展的论坛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内马提说,“此次陇南之行,我看到很多山区里建起的美丽乡村,这种用现代化方式做农旅融合、帮助农村地区发展的经验值得伊朗借鉴和学习。随着中国农业科技方面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伊中两国在相关领域的共识和合作也会越来越多。”

  农业发展,是个永恒的话题。

  阵阵掌声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赓教授带来《科技创新,推动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精彩演讲。

  围绕“现代寒旱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话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所长郑海学、益海嘉里集团党委副书记涂长明、国家玉米产业体系育种室主任曹靖生、甘肃农业大学校长柴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天育等纷纷登台献策,分享真知灼见,带来了一场促进交流、谋求合作的学术盛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本次论坛只是一个开始,甘肃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加强同友好国家和兄弟省份的交流互鉴,合力打造深度互补、高度共赢的合作发展平台,共同探索符合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