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乡村振兴网 >> 嘉峪关市

嘉峪关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22-12-20 09:53 来源:嘉峪关日报 编辑:张麟

  原标题:嘉峪关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玲

  道路四通八达、产业生机盎然、群众安居乐业……我市“三农”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聚焦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一融合三转变”发展目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一幅产业兴旺、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治理向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产业为基 筑牢发展根基

  走进塔湾村的院落场间,村民们正忙着将菌料打包,装成一个个平菇棒,一垛垛菌棒整齐排列,村民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塔湾村平菇产业是我市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剪影。

  我市按照因地制宜、做优特色、厚植潜力的原则,围绕“一融合三转变”,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面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努力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以“种业、蔬菜、奶业、生猪”为主攻方向,调优产业结构,构建以精细蔬菜、现代畜牧、经济林果、休闲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同时,我市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规划“三个万亩”生产基地,示范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建成新城村千亩高原夏菜种植基地、石桥村百亩鲜食水果玉米种植基地、长城村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和万头种羊场,增强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

  “品牌叫得响、质量过得硬、市场反响好”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我市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甘味”农产品品牌申报和推介宣传,动员企业参加“甘味”农产品北京推荐会、兰洽会、全省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等展会,借助“嘉酒优购”“美天生鲜”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联动促销,持续扩大农产品影响力。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带动农户2354户。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行动,完善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系统,稳步推进市级示范性合作社和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工作,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3家、市级9家),达到“五有”标准的农民合作社198家。

  夯实基础 补齐发展短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

  和美乡村,“美”是题中应有之义。房前屋后花草掩映,竹篱随油路延伸,农家庭院白墙黛瓦,与远处的祁连雪山遥相辉映……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促进农村环境升级。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巩固户厕问题整改成果,健全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垃圾清运、检查评比、资金保障等长效机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引导农民养成“勤打扫、重保持”的良好生活习惯。

  冬日的午后,在文殊镇河口村六组,村民们围坐一起,唠家常,聊变化。农户康丰智切实感受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

  走进康丰智的家里,茶几明亮,桌椅整齐,后院里随处堆放的砖、砂石和常年累积的柴草杂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地砖后墙。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河口村的村民们在自家后院里种起了花草和农作物,绿油油的农作物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为农户增加了一份额外收入。

  石桥村村民张建权也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者,2020年之前,张建权夫妻二人悉心种植着12亩梨园,每年卖梨收入不足2万元。2020年在石桥村百亩梨园景观区项目建设的影响下,他对自己的梨园进行了翻修改造,兴办起了果木烧烤园,现在年收入突破10万元。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