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乡村振兴网 >> 甘南州

合作市:强化“三项工程” 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

22-11-29 16:5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南日报 编辑:张慧雅

  原标题:合作市:强化“三项工程” 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

  今年以来,合作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底线性任务,突出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产业支撑为关键、生态振兴为基础,着力扩容提质、提档升级、培优育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成果丰硕。

  大力实施“八万工程”

  奠定产业兴旺基础

  实施万头犏雌牛养殖工程。大力发展舍饲养殖,累计出栏犏雌牛15000头,预计全年奶产量达到1.3万斤以上。支持华羚、燎原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奶”文章,预计年生产奶粉3710吨,增长5%,干酪素、乳粉3240吨,增长7.6%。实施“美仁牦牛”带富万名群众工程。以申报“美仁牦牛”国家级产品地理标志为契机,新建“美仁牦牛”提纯复壮基地2个,有效保护本土畜种种源安全。探索形成“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双赢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把群众牢牢嵌入产业增收链条。实施万只藏羊出栏工程。重点发展乔科、欧拉藏羊为主的养殖业,新建藏羊良种基地1个,着力培育“卡加藏羊”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构建短、平、快畜群结构,预计全年出栏藏羊近10万只。实施万亩优质饲草料种植工程。大力扶持绿丰源、恒达、岗吉等饲产业企业发展壮大,新建饲草料种植基地3个,带动农牧民种植优质饲草4万亩,构建起饲草料“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体系。实施打造万亩高原油菜种植工程。围绕打造4条文化旅游风情线,在沿途沿线打造万亩油菜观光田,建设“九色香巴拉”特色油菜花观光园4处、“百日草”“八瓣梅”观光园3处,为农牧民致富增收开辟新路子。实施万亩高产青稞种植工程。聘请省州农作物育种专家指导建立农作物种子繁育示范基地1个,无偿向农牧民发放高产青稞种籽2000公斤,种植高产青稞5.7万亩,以优质种籽供给保障高产增收。实施万亩中藏药材种植工程。深挖中藏药材经济效益,建设种植基地2个,种植唐古特大黄1万亩、黄芪当归5000亩,对接百草等本土龙头企业集中收购,推动中藏药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实施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工程。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倍增提升行动,广泛推行“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今年预计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85万元,平均收入8万元以上,其中5个村50万元以上。

  大力推进“六化工程”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

  突出“品牌化”,做大做深牛产业。依托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省级现代草地牧业产业园区,凭借“中国牦牛乳都”品牌影响力,投资5056.73万元,培育壮大犏雌牛养殖产业,大力发展“美仁牦牛”特色产业。突出“规模化”,做优做亮羊产业。加大藏羊良种繁育力度,投资500万元,购买优质种母羊,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突出“基地化”,做强做好饲产业。投资344万元,在卡加道乡、佐盖曼玛镇建设千亩燕麦种植示范基地,推动饲产业发展,提升饲草供给能力。突出“绿色化”,做实做稳粮产业。充分利用海拔落差大、太阳辐射强、有机肥源充足、产地环境(大气、土壤、水源等)无污染的资源优势,在那吾镇、勒秀镇、佐盖曼玛镇、卡加曼乡、卡加道乡等乡镇不断提高青稞、油菜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吃得好”的需求。突出“高端化”,做专做特药产业。投资490万元,支持中藏药材基地建设,开发和初加工,健全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突出“优质化”,做细做精菌产业。投资795万元,实施基地建设、仓储保鲜、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现代流通、品牌培育等全产业链建设,推进菌产业成为全市的富民、朝阳产业。

  大力推进“五型工程”

  聚力激活产业载体

  培育龙头企业引领型。投资2.7亿元,大力支持华羚、燎原、百草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着力完善产业体系、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壮大。培育产业融合型。依据产业发展需求和农牧民户生产实际,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模式,签订保底订单,建设“美仁牦牛”“卡加藏羊”等一村一品,精细分割肉、保鲜肉、牦牛肉干、功能性乳产品、酥油、酸奶、牦牛绒制品等多元化产品涌入产业市场,农牧民牢牢吸附在产业链上,带动农牧民发展特色产业,稳步增收。培育城市带动型。坚持以城市化带动城镇化,设立47个村级劳动服务站,602人进城就业。创新产业合作发展模式,建立利益联接机制,4000万元天津滨海新区社会帮扶资金作为39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注入甘南津街建设项目,通过要素流动和参与分配等方式,实现大合作、大收益、多方共赢。培育资源盘活型。坚持稳慎与创新并举,盘活集体资源,撬动社会资本,激活各类要素,清理核实村级资产61473万元,资源性资产251万亩,建设特色种植业“资源盘活型”村集体经济产业基地13个,打造卡四河等公路驿站4处、旅游点22家、农家乐166家,以招租或集中经营管理方式运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培育股份合作型。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32万元,创业补贴72.5万元,重点培养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股份制合作社40个,打造高标准联合社4个,创建生态家庭牧场60个。《华羚牦牛乳产业助力牧民脱贫增收——公私伙伴关系助力甘肃牧区产业升级案例》荣获“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案例。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