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做好“水”文章 释放“水”活力
一股股清流进村入户,山区百姓喝上了干净、安全水;一条条沟渠纵横交错,县域小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一座座荒坡披上绿装,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鲜花绽彩,林茂草绿。如今,穿行于会师大地的山山峁峁,处处都能感受到民生水利所带来的喜人变化。
新时代,新使命。乡村振兴,如何破解“水困局”,提供“水支撑”?会宁县因地制宜、因水施策,依托靖会电灌、引洮供水工程,提档升级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实施“长藤结瓜蓄”“围追堵截拦”“智能用水节”等水系连通灌溉系统,用好水资源、做足水文章,建设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高标准梯田和高标准林田,将水浇地面积由23万亩扩大至73万亩,同步推进城乡水源置换、供水一体化进程,着力夯实农村水利基础,为建设“一带五色·多彩会宁”注入“源头活水”。
坚持发展高效节水,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引洮一期会宁北部供水工程有效解决了会宁北部11个乡镇25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及1.7万亩农业灌溉水源问题。会宁县加强水资源配置,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转变原来“管灌”方式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利用引洮工程富裕水资源,紧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用水群体和用水范围、延伸供水链条,发展林果种植、高原夏菜、塑料大棚、庭院经济;同时通过河道治理、生态恢复等项目,恢复耕地、扩大灌溉面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持补齐水利短板,助力乡村振兴提速度
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于2021年9月建成试通水,配套会宁县城乡供水工程预计2022年9月底建成试运行,将进一步提高会宁县城及中南部17个乡镇31.83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保障能力,可发展水肥一体化灌溉面积35万亩。会宁县依托引洮工程水资源优势,提出“引洮入川”思路,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谋划实施引洮二期会宁县农业灌溉配套工程四房吴镇、韩家集镇、刘家寨子镇支渠工程3个“旱变水”项目,同时,发展水浇地11万亩,将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形成节水灌溉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发展产业链,有力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坚持推广“旱变水”,拓展靖会工程大效益
会宁县谋划推动靖会电灌工程提能增效行动,通过建设小型提灌、调蓄水池、雨水集流及节水改造等,利用节余的水资源,全面将现有大水漫灌方式转变为高效节水灌溉,配套建设河畔镇李家塬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任半岔村“坡变梯”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和新庄塬现代丝路寒旱生态农业产业园,通过“旱变水”,将灌溉面积扩大至38万亩,推动靖会电灌工程效益最大化,让靖会电灌工程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坚持用好洮河水源,提升饮水安全新高度
会宁县借助引洮工程水资源优势,谋划实施会宁县引洮二期置换水源农村饮水安全配套项目,对现有黄河水源进行置换,全部换为洮河水源,改善水源水质,进一步保障中南部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同步新建高位水池44座,埋设进出水管道236.05千米,新建各类阀井386座。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县域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坚持强化供水保障,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会宁县利用引洮工程水资源优势,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新思路和新要求,优化城乡供水资源配置,建立长效运营管护机制,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实现从“多头管水”向“一头管水”转变。重点以“提升改造+信息化”为手段,建设依法监管、产业良性、安全可控、服务便捷的全县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管理、同经营、同服务”,全面构建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和管理新模式。
水是民生之本、农业之基、乡村之魂。补齐水利“短板”才能挺直农业“腰板”,实施水利工程是百年大计,发展民生水利,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为重点,构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人水和谐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使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
通讯员 牛丽娜
- 2020-12-14会宁:“放心水”润民心 安全水有保障
- 2020-11-25【中国的脱贫智慧】幸福藏不住!会宁百姓家家喝上安全水
- 2020-10-23刘家峡水电厂:积极应对低水位发电 保设备安全